本报记者|邵鹏璐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超6600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.09亿台;上半年,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的销售额超过1.6万亿元,超过去年全年。在政策的带动下,传统家电消费正在从“换新”向“换优”转变。上半年,升级类家电销售额增幅明显,干衣机、净水器、清洁电器、净化器等品类增速均超行业整体水平。同时,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持续加强。目前,我国AI手机、AI电脑、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,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当AI眼镜成为“新器官”、AI影像设备延伸创作力、AI家电组成智慧体,消费从购买产品转向购买“智能生活解决方案”,这背后是从单品爆发到生态重塑的变革,中国制造正在打开万亿级消费新市场。会“动脑”避人吹的空调,能分辨衣服材质的洗衣机,能让果蔬继续光合作用的冰箱……这些智能家电正在成为消费者的新宠。在北京一家家电卖场,智能家电总能吸引消费者驻足,一位刚购买了双桶滚筒洗衣机的消费者,又选中了一台主打“聪明风”的空调。据她介绍,家电以旧换新政策,为自己搬新居省下近万元,同时焕新的智能家居也让自己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。销量自然带动产量,位于山东青岛的一家冰箱工厂正在满负荷生产。上半年该企业的订单增长超过10%,其中,带真空保鲜、净味除菌等升级功能的产品占比提升。业内人士表示,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,消费能力逐步提高,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,对于产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;同时,《乡村全面振兴规划(2024—2027年)》《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《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《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》等政策的发布实施,为智能家电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,将推动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升级,促进市场繁荣和消费升级,智能家电市场不断扩大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《2025—2030年中国智能家电产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报告》显示,2024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为7560亿元,同比增长3%;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7938亿元。据企查查数据,截至今年2月底,我国智能家电相关企业总量达到184.46万家。其中,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32.9万家,同比增长32.56%,为近5年之最。业内人士表示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为智能家电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。以语音识别技术为例,我国智能家电产品的语音交互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家电产品中,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。随着5G网络的普及,智能家电的连接速度将进一步提升,进一步拓展了智能家电的应用场景。跨界合作、跨界融合成为行业新趋势。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、内容企业等跨界合作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智能家电产品和服务。预计到2029年,在白色家电(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等)中智能家电渗透率将提升至50%以上。传统家电焕新升级,潮流数码产品也爆款频出。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。AI手机、AI电脑、AI眼镜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潮流三件套。在不少门店,AI眼镜“货到即售”,供不应求。识别食物的热量、监控股票动态、外语实时翻译……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,如今都可以通过AI眼镜实现。为了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,不少上市的新品还加入了影音、支付等多种功能。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智能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。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,入驻品牌数量较去年增长超3倍。此外,在国家补贴和产业链协同下,产品入手门槛正在降低,智能眼镜均价已从2000多元降至1500元左右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销量为126.5万副,市场规模为46.9亿元,同比增长90.80%和216.89%;预计到2029年,智能眼镜销量达4153.3万副,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(1191.1亿元)。这一增长既源于技术迭代降低了消费门槛,也得益于应用场景从娱乐向生产生活的全面渗透。AI眼镜仅仅是新消费的一个缩影。当前,我国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在电子、消费品等行业应用,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。据工信部数据,截至今年5月,全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已带动销售超1400亿元;规模以上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13.1%,利润实现翻倍增长。上半年,我国自研的AI手机、AI电脑、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,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不仅如此,工信部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和数据集落地运营,开源550多万条训练数据,加快在多领域应用,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.6%和25.5%。中国电子学会预测,到2030年,仅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“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、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”,指明了人工智能浪潮下,全面覆盖“人、车、家”的信息消费“新三样”发展方向。“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应用,‘新三样’将有力推动产业创新、释放消费潜力。”全国政协常委杨杰预估,未来5年,信息消费“新三样”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。
广盛网配资-散户炒股怎么加杠杆-武汉股票配资-配资门户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